变形金刚中国联盟社区:TFCLUB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6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TF动漫发展史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7 21:2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实很多老迷友应该看过不少类似的文章,但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看过,或者了解并不全面,所以还是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首先要说明的:
限于变形金刚的玩具版本众多,本文仅介绍与“主要系列”有关的“动漫”(玩具)部分,即出现卡通或漫画的G1、G2,BW/BM、以及近年新推出的系列。
当然,为了更好讲述TF的来历,还是需要将无卡通的DAICLONE时期也一并介绍。

DAICLONE——TF史前史
1983年:日本TAKARA将自己公司的变身机器人DIAKRON(即DAICLONE)以及MICROMAN(微星小超人)推向了美国市场。

1984年:美国玩具业大佬——HASBRO(孩之宝)将DAICLONE及MICROMAN部分玩具形象采用,联合著名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奇迹漫画)推出了全新的机器人玩具系列——TRANSFORMERS。

G1:1984-1992
G1 :GENERATIONS ONE,指的是变形金刚在过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同时也被誉为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特别指出,玩具的G1与卡通的G1是不同的,
玩具的G1指1992年前生产的TF玩具。
卡通的G1则是包括(美版)98集+(日版)头领战士+隐者战士+胜利之斗争+ZONE(地带)

1984年:三集的动画片(不如说广告)《MORE THAN MEETS THE EYE》(即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在美国各大电视台播出,之后又制作了共16集的Season 1(第一季)
同年9月Marvel Comics同步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变形金刚的漫画书。

玩具里最受欢迎的角色于这一年发布:博派领袖——擎天柱;狂派领袖——威震天;狂派喷气机——红蜘蛛;磁带机——声波……

1985年:HASBRO制作了更受关注的Season 2——第二季49集的动画。受欢迎的组合部队、三变战士、机器昆虫、机器恐龙都出现了。到目前为止,变形金刚玩具已经是市场上最畅销的玩具之一。并开始向英国等欧洲国家输出。
同年日本以《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战斗!超机器人生命体变形金刚)的形式播放及发售玩具。

Marvel的漫画依旧相当的畅销,以至最后一直发行了80期(至1991年结束);情节方面个人认为远比卡通更加连贯而成熟。而且由于连载至91年,G1时期几乎美日所有的角色都在漫画中出现,众多的人物也造就了更加惊心动魄的混战。同时英国的分公司也开始了英版的原创故事(共发行了318集)新西兰、法国、日本也都以原创漫画演绎经典的博狂大战。

1986年:孩之宝发布了多达50个的新玩具角色,其中开发了原创玩具形象,同时推出震撼的《变形金刚》电影版——《TRANSFORMERS THE MOVIE》作为第二季与第三季的过渡。以博派新领袖补天士、通天晓;狂派新领袖惊破天等全新人物及情节的Season 3(第三季)30集播出。
日本未引进大电影,于是由TAKARA与东映公司联合推出SCRAMBLE-CITY(大都市)来做为过渡,同时在广告中表现擎天柱之死,首领更迭的情节。且第三季日本播出时命名为2010。

1987年,美国方面拍摄了第四季最后3集的动画——《变形金刚 重生》,引入目标战士及头领战士。最后的结局是狂派被驱逐,博派建立塞博特恩的黄金时期,美版史诗般的故事结束了。

而日本,TAKARA购买了动画的制作版权,继续制作了《变形金刚 头领战士》,描述双方第三代首领:巨无霸伏特、撒克巨人及六面兽、头领战士等人物。同时连载以2010、头领战士为主题的漫画。

1988年,美版能量战士及隐者战士诞生!即人类变形成为能量板镶嵌于机器人体内。如:美版的Poermaster Optimus Prime(超能量人擎天柱);隐者战士是机器人隐藏于外面的"壳"里,外壳可以是人或者是怪物。但仅仅有这个概念,并未推出美版卡通。

同年,TAKARA公司参照美版人物,制作推出了《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隐者战士》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部(注意,这里的博派领袖并不是擎天柱,也不是美版的超能量人擎天柱,而是与其酷似的日版人物,Super Ginra超神仁莱)。于是一场差不多是机器人与怪物的大战开始了。

1989年,孩之宝公司引入微型变形金刚Micromaster (微型战士)。巡逻队、大型运输设施、基地……每个角色都可以以连接的形式创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Micromaster城市。同年的玩具里98集里的钢锁、爵士、大黄蜂和红蜘蛛也以隐者战士身份重新登场。

日本这次制作了纯粹原创的故事《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ビクトリー)》《胜利之斗争》双方首领为史达和撒拉斯,胸甲战士 (组合煞星)、智能战士 (组合陆上王)等人物出现。

1990年,美版Actionmaster(可动战士)发售。故事背景是双方都使用一种试验阶段的能源而无法变形,变形的能力移植到了武器和助手上面。老角色们被作成各个关节均可转动的玩具模型。与此同时, Micromaster(微型战士)角色发布。
于是在日本,微型战士则成了《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ゾーン)》(微型地带)的主角。

1991年,只推出了一本相应的漫画——《バトルスターズ》(BATTLESTAR)美版名为《Return of Optimus Prime》(擎天柱归来),描述的是借黄道之星力量复活的星之擎天柱与超级威震天之间的战斗。但只发售了带电动的星之擎天柱玩具。

1992年的市场以欧洲玩具厂商为主导,日本方面推出了最后的G1玩具系列,即合体作战系列(OPERATION COMBINATIONS),但剧情无相应资料。并只发售不多的几款玩具。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变形金刚的G1时代(第一代)告一段落。随着孩之宝销毁了几乎所有的玩具生产模具,使得这一时代的美版玩具成为了玩家心中绝无仅有的珍品。


G2   1993-1995

G2: GENERATIONS TWO的简称。1992年至1995年间的玩具,此期间无实际意义上的卡通,主打是漫画及3D包装的广告。

1993年,G2时期到来,变形金刚们又回来了! 卡通方面,只是在98集基础上,在标志转换、片头等加入了3D效果,因此略显粗糙。但同时期的电视广告,由于采用3D技术,大大增强了宣传效果。

但漫画仍有新的剧情,而且成了G2时期的主打,最早版本是变形金刚VS特种部队(G .I .JOE)的形式(都是HASBRO自家孩子);另一个版本,也是主要的系列,就是博狂两派联合起来对抗塞伯坦恩星球上的最终邪恶力量(JHIAXUS),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在玩具包装上,统一使用新设计的汽车人与霸天虎的标志。美版包装上印有欧洲的Robots in Disguise字样。同时,新玩具又有些特殊性,如发出声光效果;引擎可以作为武器,甚至部分玩具可以遇水改变颜色!

1994年,以导弹发射车形态的擎天柱和坦克形态威震天为代表。且某些玩具包装中,附带几页彩色超短篇漫画。

1995年,Hasbro发售了油灌车形态的LASER OPTIMUS PRIME(油罐车擎天柱),并收购了Gobot,发行Gobot系列15款玩具,这个系列均为小型轿车。

(另:1997年,美国一家玩具店以限定品的形式发售了MACHINE WARS系列的12款玩具。但无卡通及漫画支持)。


BW/ BM 1996-2000
1996年——1999年的变形金刚3D卡通《BEAST WARS(超能勇士)》再次达到了顶峰。故事的背景是巨无霸(博派后裔)和原始兽(狂派后裔)回到了史前地球。变身为地球的野兽形态,展开野兽战争的故事。幽默的风格、轻松的剧情,《BEAST WARS》在美国一诞生就倍受好评。

1998年,日本方面制作的《BEAST WARSⅡ(超能勇士Ⅱ)》,重新以传统的手绘方式制作,特点是人物众多,不少美版未收录的人物得以出现。但由于定位于儿童观众,使很多年长的迷友对这部动画失去兴趣。同年,日本方面,超能勇士电影版《Super Lifeform Transformers》推出。

2000年,《BEAST MACHINES(猛兽侠)》又在变形金刚的历史中开辟了新的篇章。在《超能勇士》中获得胜利后返回塞伯坦恩星球的巨无霸和原始兽,为了“解放”火种以及双方秉承的不同理念而继续他们的的战争,最终在猩猩将军和无敌龙的决斗中落下帷幕。其深邃的剧情早已宣布,TF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卡通”了。

BW/BM的玩具秉承的卡通中的特色,从纯动物形态(猩猩、狮子、犀牛、猛犸、霸王龙、蚂蚁、蝎子、蜘蛛等)直至后来结合了动物与金属形态的金属变体动物,甚至后来的四变猩猩以及火龙形态的霸王龙等,都受到相当热烈的追捧。而此系列玩具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对决”套装,即盒内正邪各有一名角色。


新系列:
CAR ROBOT 1999年/ROBOTS IN DISGUISE 2001年
1999年,TAKARA推出CAR ROBOT(TF2000)的卡通及玩具,标志着在80年代“交通工具变形为机器人”的模式归来,但也发生了变化。新角色发布:包括可以变形成为6种形态的威震天,汽车人的“车三兄弟”:大汉、警车、火区等;

2001年,HASBRO以ROBOTS IN DISGUISE的名称推出该片的美版动画,玩具也于这年登场,包括可以由消防车形象的擎天柱和拖车形态的通天晓组合成巨型金刚——OMEGA PRIME。


ARMADA 2003
2003年上演,《Armada(联合舰队)》/《MicronLegend(微型传说)》描述了博派/狂派斗争的变形金刚与新种族,MINI-CON ROBOTS(迷你金刚)的故事。这些更小的机器人,与变形金刚搭伙时,将会提高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玩具也一样,从2003年开始:威震天、擎天柱、激射、红蜘蛛,与各自的迷你金刚搭档在市场出现了。而且有了新的卖点:如其中的擎天柱变形成为机器人的时候,拖车自动展开成为超级基地!甚至组合形成超级擎天柱!而最震撼的莫过于宇宙大帝第一次作为玩具登场!终于弥补了大电影未发行该人物玩具的遗憾。


Energon 2004年
《Energon(超能量)》/《Superlink(超级连接体)》是2004年的作品,依旧由日本率先制作,从日版的名称就能看出,这次的重点就是“合体”。而美版的名称则来源于故事主线的争夺“超级能量体”的战斗。

该系列玩具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颜色漂亮,不仅是玩具主体色彩众多,而且在配备的武器上,使用了透明彩色塑料,因此在光线下格外鲜艳。而且“重涂”的“光荣传统”也从之前系列被保留下来。


Cybertron 2005年
作为新的系列“3部曲”的最后一部《Cybertron(塞博特恩)》/《Galaxy Force(银河之力)》也于2005年开始播映了。主题是找寻银河系中四个“星球之匙”来挽救被黑洞吞没的电子星。而重量级人物——PRIMUS神的出现,也终于让大家第一次见识这位“光明之主”的本尊。

由于该系列仍在播放中,因此新的玩具也不断推出。给我的感觉:这个系列有些像“大杂烩”因为除了有新的玩具外,一些角色的灵感似乎来源于之前的系列,比如“野兽星”人的动物形态,合体合体再合体……不过,06年要推出的PRIMUS神,也终于可以和先前的大帝一起,让TF世界中两位终极角色会面了。

最后还要提及的:
Dreamwave 2002-2004年
特别要提的是:Dreamwave这个2002年新生的漫画公司,于当年开始发行新的变形金刚漫画系列,鲜艳华丽的画风使该系列匍一登场便技惊四座。接下去的两年里,凭借G1系列、THE WAR WITHIN(内战系列)等倍受好评的作品,一跃成为欧美漫画市场的新贵。但就在风光无限的时候,2004年年底该公司却突然宣布倒闭,令众多的TF漫画迷扼腕叹息。

IDW 2005年
继DW之后,另一家美国的公司IDW开始了他们的的TF漫画之旅了。而且在2005年的下半年,序章作品《隐蔽行动》已经开始发售了,甚至有传闻他们将继续DW因倒闭而“烂尾”的作品……虽然比起DW,IDW的人物形象算不上华丽,画风也灰暗不少,且正式的作品要在2006年开始,但对于喜欢TF漫画的迷友来说,能够继续看到变形金刚的漫画,总算是弥补了DW作品的遗憾。



本文内容参考自各TF网站相关资料,如有错误,请指正~
2#
发表于 2005-11-18 11:33:14 | 只看该作者
车妹的帖我一定要顶~虽然已经看过了。。。。。
3#
发表于 2005-11-18 15:08:1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5:53: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两位~~~^_^
5#
发表于 2005-11-18 17:12:39 | 只看该作者
我总是很喜欢看楼主的文章。
6#
发表于 2005-11-18 18:11: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不错,很易懂,又有逻辑性。
7#
发表于 2005-11-20 13:28:5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以后看到MM更多这类的文章
8#
发表于 2005-11-20 17:42:44 | 只看该作者
普及知识很重要,MM辛苦了
9#
发表于 2005-11-20 22:12:2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可惜没有赶上
10#
发表于 2005-11-20 22:16:0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喜欢,现在只看了4部…………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15:15: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家捧场,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滴~~~^_^
12#
发表于 2005-11-22 22:29: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家肉,多发普及知识的帖子
13#
发表于 2005-11-26 17:15:3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收入
14#
发表于 2005-11-30 23:34:27 | 只看该作者
领教了!
15#
发表于 2005-12-2 00:48:2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我一直对G2完全没有概念(因为完全没有看过||||),感谢了,总算补了一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变形金刚中国联盟  

GMT+8, 2024-6-26 15:58 , Processed in 0.1547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