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中国联盟社区:TFCLUB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万代~~~真扯蛋~~~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3 17:3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刘备.jpg (72.62 KB, 下载次数: 307)

刘备.jpg

刘备1.jpg (295.96 KB, 下载次数: 297)

刘备1.jpg

刘备4.jpg (284.28 KB, 下载次数: 299)

刘备4.jpg

刘备6.jpg (221.06 KB, 下载次数: 284)

刘备6.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7:38:24 | 只看该作者
~~~~~~~~~~~~~

关羽.jpg (68.48 KB, 下载次数: 266)

关羽.jpg

关羽1.jpg (340.61 KB, 下载次数: 283)

关羽1.jpg

关羽4.jpg (272.03 KB, 下载次数: 278)

关羽4.jpg

关羽7.jpg (114.69 KB, 下载次数: 255)

关羽7.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7:39:20 | 只看该作者
~~~~~~~~~~~~~~~~~~~~~

张飞.jpg (67.28 KB, 下载次数: 263)

张飞.jpg

张飞1.jpg (261.88 KB, 下载次数: 263)

张飞1.jpg

张飞4.jpg (212.27 KB, 下载次数: 257)

张飞4.jpg

张飞6.jpg (122.68 KB, 下载次数: 232)

张飞6.jpg
4#
发表于 2007-6-23 21:09: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 BB战士本来就是日本本土色彩比较浓的LZ不必在意
5#
发表于 2007-6-23 23:21:15 | 只看该作者
SD高达三国传吗,公布很久了啊,其实还不算很离谱啦.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3:46:40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天天 at 2007-6-23 21:09:
这个 BB战士本来就是日本本土色彩比较浓的LZ不必在意

他土他自己的,别糟践人家的东西。把地下的老罗叫起来,再续一回《魏武伐倭》~~
7#
发表于 2007-6-25 02:12:22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罗某人,俺倒是觉得他给施内庵的某书写的续传简直就是不知廉耻的强奸原作。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9:19:11 | 只看该作者
您指的是水浒?招安?
这个这个这个~~~~~
还在争呢~~~到底本子是不是施某人写的都难确认,毕竟他没有留下太多信息给后世的人,他如果是罗本的合作者,他就不可能只留下钱塘人这么一丁点信息,而事实上就连这个人名都还是从金圣叹那个假序里来的,怀疑有理.
如果没有金圣叹那个假序,那么施耐庵这个名字就从来没出现过,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水浒的作者是罗本,然后再读到那段的时候,就没有人会感觉到强奸了.
历史原貌很难弄清的,这话是易中天说的,不无道理.那年代没DV这东西,记事的是人,人总是有些主观的,另外以前也没有互联网,收集资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陈寿著三国志的时候只隔了五年,或许之前还有好几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这样相隔时间更短了,结果还是有好些个东西搞不清楚了,最后干脆丢掉.

[ Last edited by 上帝死了 on 2007-6-26 at 19:22 ]
9#
发表于 2007-6-27 13:24: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怎么研究,刚才去查了一下。

《水浒》作者施耐庵身世,六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引作者自序署为“东都”,有人说他原籍是淮安,又有人说是钱塘,更有人说施耐庵没有其人,而是罗贯中的化名。记者近日走访大丰白驹镇施耐庵纪念馆,坐听水浒学专家详解施耐庵世籍之谜。
  白驹镇里“水浒”多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盐城市大丰白驹镇境内。古镇白驹别名藿场,镇名取意于《诗经》“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记者一踏进白驹镇,一股浓烈的“水浒”气息就扑面而来:酒楼干脆取名“水浒酒楼”,小街也被叫作“水浒街”,热情的乡民会给你指路:“沿着水浒街上一路走过去,过了水泊桥,便是施耐庵纪念馆。”跨进施耐庵纪念馆大门,便看见一座汉白玉施耐庵雕像伫立在院中,眉宇深沉,似在构思巨著。漫步来到第二进瞻仰厅,厅前曾是施氏宗祠艺人书说《水浒》的场所,据说那时听书的人要先对着祖堂施耐庵的牌位行叩首礼,然后方能回到座位坐下静听。第三进是施耐庵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物史料、名人字画。两侧是碑廊,最大的两块石碑分别镌刻建馆始末和耐庵墓志。院中花木据说都是按施氏宗祠当年所有的松柏桐梓等栽培。

  据施耐庵纪念馆窦应元馆长介绍:纪念馆的前身是施氏宗祠,供奉着施耐庵为始祖的施氏列宗牌位,由施耐庵后代子孙在施耐庵故居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施氏宗祠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损毁,一直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直到1993年8月,在施耐庵故里白驹花家垛上依施氏宗祠原貌将其修复。

  施耐庵是当地施姓的第一代祖先,他的后裔如今多数生活在白驹和兴化一带。每逢清明时节,几支施耐庵后人就会来到纪念馆举行祭祀活动。

  “乌有先生”施耐庵?

  “浒学太复杂了”!窦馆长如此感叹。由于明朝刚建立不久,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对异己进行打击报复。施耐庵因曾拒绝朱元璋的出仕邀请,也被列入“黑名单”。施氏后人害怕受到牵连,故在《施氏族谱》和墓志铭中,对其祖先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隐而不谈,给后人研究《水浒》和施耐庵造成许多不便。

  历史上是否有施耐庵其人?《水浒》是否为施耐庵所写?1981年,一施氏后裔家中珍藏的《施氏家谱》重见天日。学者在《施氏家谱》上发现家谱上始祖“施彦端”旁边的“字耐庵”三字。经过省公安厅技术鉴定:“字耐庵”三字和家谱上的字为一人同时所写。通过陆续出土的一些史料,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历史上确有施耐庵其人。1993年,国家文化部拨专款修缮了施氏宗祠。但仍有一部分学者坚信鲁迅研究《水浒》的成果,对历史上有施耐庵其人持反对意见。据窦馆长认为:鲁迅当时研究施耐庵时史料还相当匮乏。

  支持《水浒》为罗贯中所著的学者罗尔纲先生曾称:“罗贯中为了避祸,就捏造了一个乌有先生施耐庵为著者,而把自己放在‘编次’之列。”窦馆长以为:当时禁《水浒》,但并没有治《水浒》作者之罪,所以罗贯中没有必要捏造一个假的施耐庵。如果朝廷真的要治《水浒》作者之罪,将罗贯中放在“编次”之列就能幸免了吗?依据早期的《水浒》刻本署名和明人笔记载录,如贯华堂刊金评本《水浒传》署“东都施耐庵撰”,明朝雄飞馆刊《忠义水浒传》本署“钱塘施耐庵编辑”,从而大部分学者认同《水浒》为施耐庵所著。

  近20年来,关于施耐庵研究的文章数量很多,但是不同看法逐步趋向统一,1985年后,持否定看法的文章几等于零。现在,大部分书籍关于施耐庵的介绍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彦端,字子安,别号耐庵。他出生于古泰州海陵白驹场的一个船民家庭,在山东郓城和杭州钱塘等地做过地方官,因与当时官场格格不入,挂印离去。后来他又赴大都参加科考。途中放弃,先后来到淮安、泰山、水泊梁山等地凭吊古迹。后辗转来到大丰白驹镇,在学生罗贯中的帮助下开始整理资料,写作《水浒》。

  一铭墓志定分野

  施耐庵出生的古泰州海陵白驹场,包括现在兴化和大丰的很多地方,那么施耐庵回乡后完成《水浒》的地点究竟是哪里呢?这成了当时决定施耐庵纪念馆究竟落户兴化还是大丰的一道难题。正当研究一筹莫展时,1978年在兴化新垛施家桥出土了《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及世平,怀故里兴化,遂白驹。”说明施耐庵在张士诚失败后,虽然怀念故里,但并未回到兴化城内,而是远徙离兴化120里外的白驹,成了白驹的第一代施氏祖先。

  施耐庵不肯回兴化城里的事实,从在兴化顾逖后裔录存的顾逖与施耐庵唱和诗中也得到了证实。施耐庵给当时已辞官回到兴化城的顾逖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山阳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顾逖答诗一首:“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并告诉施耐庵:“自古昭阳好避兵”的兴化城是你“避秦”的桃源。为了躲避朱元璋的报复,又考虑到兴化城里熟悉他的人太多了,并不是他要找的“好住家”,施耐庵没有回到兴化城去,而是带着妻小来到了大丰白驹。当时白驹一带还是沿海地区,朱元璋建国后,为了防止苏州城里的大姓聚众谋逆,将当时居住在苏州阊门一带的富户驱赶到白驹一带,这里鱼龙混杂,易于遁迹,正是避难好场所。

  但为什么墓志铭出土地点在兴化施家桥,而不在大丰白驹呢?窦馆长解释道:晚年的施耐庵没能在白驹终老,为了逃避迫害,古稀之年远赴淮安隐居,两年后便病死异乡。后来,施耐庵在兴化的后人将他的坟墓迁回兴化新垛施家桥。如今的兴化新垛施家桥和大丰白驹在当时同属于白驹场,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以串场河为界,将串场河以西划归兴化,施家桥也就归属兴化,串场河以东划归盐城,白驹归属盐城,这也是现在施耐庵纪念馆(故居)和施耐庵坟冢不在同一行政区域里的原因。

  有一批学者将《水浒》中的方言,同白驹一带的方言进行比较,证明施耐庵确在白驹写过《水浒》。另外,白驹场为水荡地区,河流交错,与《水浒》中水泊梁山的地理环境极其相似,也为研究《水浒》写作地点提供了又一旁证。

  遇“贼”重写“鼓上蚤”

  白驹镇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施耐庵写《水浒》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遇“贼”写时迁的故事。记者从水浒街上一位姓施的老人那里听到了这样的版本———

  一天,施耐庵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两眼盯着窗外的芦花老母鸡出神。这时有一人影从门口一闪,老母鸡就不见了。施耐庵跑出门外查探,原来是东庄的李大偷了他家的老母鸡,李大声称家里九十岁的瞎母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施耐庵对李大说:“我今晚把二两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如果今晚你能偷到,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银子也送给你拿回家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事了。”李大一听虽然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答应了。原来施耐庵正在写时迁盗徐宁传家宝的故事,但写来写去都不像,他便想用二两银子来买个见识。施耐庵睡觉前将房门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将红布包悬在了梁上。到了半夜,施耐庵突然听见几声老鼠叫,随后看见李大身手矫捷,像只跳蚤似地蹿上屋梁,顺利偷走了银子。从第二天起,施耐庵把有关时迁的章节重写了一遍,活灵活现的“鼓上蚤”便跃然纸上。

  另外,还流传一则颇有意味的说法。《水浒》中的两个妇女,一个潘金莲,被武松杀了,一个是潘巧云,被杨雄杀了,而且都是剖腹剜心,掏出五脏。为什么这两个妇女都姓潘呢?据说,施耐庵和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部将卞元亨交情甚厚,且张士诚一贯重贤纳士,曾专诚礼聘施耐庵,但施耐庵看到他无大作为,没有应聘。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在朱元璋大军围困苏州时背叛张士诚,投降了朱元璋。张士诚拒绝潘元绍的劝降,被捉到金陵,后来自缢身亡。人们传说,施耐庵由于痛恨潘元绍,就把潘比作朝秦暮楚、水性杨花的妇人,杀之而后快。
10#
发表于 2007-6-27 13:26:43 | 只看该作者
水浒》的作者是谁?凡是接触过《水浒》的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施耐庵,或曰施耐庵、罗贯中合著。可奇怪的是,施耐庵这位主要作者的名字却不见于正史。任何一本介绍《水浒》的书(包括文学史),在谈到施耐庵时,不是说“生平不详”,就是说“目前我们知道的不多”,或曰“缺乏可靠的记载”,等等。但是另一方面,现存的其他资料又是五花八门。所以,历代学者见解纷纭,《水浒》作者到底是谁,至今尚无定论。

  正因为《水浒》作者是谁还是个谜,目前谜面答案就有多种: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本无施耐庵其人,古来《水浒》署名为施耐庵著,乃他人托名。胡适先生说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是明代中叶一位文学大家的假名(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水浒》原为简本,明代有人演绎为繁本,遂托名施耐庵。谁托名?又有两种意见:《水浒》成书先后经历三百余年,它由民间流传、说书艺人及杂剧作者创作、文人加工而成,它是“经过很多人、很长时期、很多次修改才完成的”。“是世世代代书会才人和民间艺人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就是说,《水浒》是由集体创作而托名施耐庵刊行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施耐庵是明代官僚政客、武定侯郭勋的托名,这是因为嘉靖年间郭勋的刻本,是《水浒》最早的版本。

  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这是因为现存古本《水浒》的作者大都是这样写的:“钱塘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还有一种说法是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为罗贯中续作。

  1982年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新见解:《水浒》的作者是罗贯中。又有人将《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比研究,认为刘备像宋江、张飞像李逵、诸葛亮像吴用等等,故此二书同出一人之笔。

  前几年在江苏省兴化县找到一份施耐庵家谱,或许说明施耐庵是有其人的,是兴化人。而古本《水浒》上又说“钱塘施耐庵”,钱塘是今天的杭州,那么,施耐庵就应该是浙江杭州人;还有人认为他是江苏大丰县人。正因为籍贯分歧,论者相互抵牾,互难成立,所以这又是一个谜。

  然而在民间,特别是在江苏苏州、兴化一带,有关施耐庵的传说特别多。说施耐庵是苏州人,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三十六岁进京应试,得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了同榜得中的刘伯温,两人相处投契。后施耐庵调任钱塘县尹,由于不愿意昧心事权贵,两年后愤然辞官,回到故里开学馆教书,并开始创作梁山故事。刘伯温当了朱元璋的军师后,多次邀请施耐庵出来协助朱元璋。为了避开朱元璋的纠缠,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又搬到地方偏僻、交通不便的兴化隐居著书。元至正二十八年,施耐庵写完《江湖豪客传》(即《水浒》),很快被传抄到社会上去。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因多次邀请施耐庵出山不从,看了《江湖豪客传》后很生气,当即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施耐庵因而被捕入狱。由于刘伯温多方周旋,施耐庵才免于一死。但一年多的牢狱生活,使他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回归途中又染疾病,只得暂住淮安。明洪武三年春病逝于淮安,终年七十五岁。施耐庵死后,其弟子罗贯中将施耐庵的遗作加以整理、增删成书出版。故后人曰:《水浒》是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

《红楼梦》一样,《水浒》自问世以来续书纷纭,人们以各自的好恶增补这部名著。其中,有的续书写得很是不错,也算是“流芳千古”。

  续书中的佳作要数明代陈忱的《水浒后传》。全书四十回,主要描写了宋江、吴用死后,其余幸存者在北宋朝廷的压迫和外族侵略下再度起义,一部分随混江龙李俊出海,一部分参加了抗金斗争,失败后,也都出海与李俊会合,据暹罗(即今泰国)称王、为官。小说继承原作中好汉们不畏强暴,为民伸张正义,敢于斗争的传统,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同时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同情。《水浒后传》里的人物,大都保持了原作原有的性格和面貌,语言也通俗流畅。

  续书中的内容和原作截然不同的是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及清代介石逸叟的《宣和谱》。《宣和谱》又名《翻水浒》,顾名思义,即推翻《水浒》,共二十回。主要写《水浒》中曾出现、但没参加梁山起义或与梁山好汉作对的人,如王进、栾廷玉、扈成等人。这些人被描述成响应朝廷号召的义士,他们自愿组织起一支武装,最后围剿梁山泊,杀尽水浒英雄。《荡寇志》又叫《结水浒》,是以《宣和谱》为蓝本发挥而成,意为“扫荡梁山贼寇记事”。全书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小说从原作排座次后写起,到朝廷派三路大军与地方武装一起荡平梁山贼寇为止。作者在小说中针锋相对地制造出一些能制服梁山好汉的官员、能人。比如梁山上有个神行太保戴宗,他就制造出了一个比戴宗走得更快、施法时脚踏风火轮的康捷;梁山上有打虎英雄武松,他就写了一个比武松还勇猛,能打死独角神兽的唐猛。反正他制造出的官员、能人,总比梁山某某好汉厉害得多,于是梁山好汉个个都惨死在他们手下。在我国小说史上,《荡寇志》可算是翻案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当然,《荡寇志》在人物塑造、行文布局、造语设景上都有可取之处。鲁迅先生曾评之曰:“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此外续书还有:清代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全书四十五回,写宋江、卢俊义死后,在南宋初年又转世为杨么、王魔,在湖南洞庭湖仿效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小说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歌颂了农民起义战斗不息的精神。但小说中的迷信、宿命的东西比较多,结构也比较松散。1986年年初,全国各报报道,有一部“湮没三百余年的古本《水浒》重见天日”。据专家们考证,这本书是梅寄鹤伪托施耐庵著的。此书前七十回为全本,后五十回为梅氏续书。全书歌颂了起义军的英雄气概,也弥补了原作中的缺漏,布局前后呼应,情节连贯吻合,均可看出续书者的水平。1933年出版的程善之著《残水浒》共十六回。此书写梁山一百零八将因其出身不同,最后分为几个派系,派系之间互相残杀。最后官兵进行围剿时,投降的投降,被俘的被俘,战死的战死,结果以宋江被戮、梁山终被消灭告终。这是继《荡寇志》后出现的另外一部翻案的续书。1938年出版的姜鸿飞著《水浒中传》共三十回,上接金本《水浒》,下连陈忱《水浒后传》,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后五十回的修改本。今人褚同庆花费四十余年写成的《水浒新传》共一百七十回,作者不满悲剧结局,仅保留原作三十九回,改写四十回,新增九十一回,也是一部较为有趣的读本。解放前还出版了几部续书,如张青山的《水浒拾遗》、谷斯范的《新水浒》、张恨水的《水浒新传》、刘盛亚的《水浒外传》。解放后也出了一些续书,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11#
发表于 2007-6-27 13:53:22 | 只看该作者
施耐庵其人生平不详,不过并没有楼主说的那样虚无,还是有迹可循的。

俺个人认为,排座次之前的故事与招安后的故事前后反差太多,完全就是出自两支不同的笔触。前面详写史进、武松、林冲、石秀,后面却可以只用一句话略写史进、石秀、杨春、陈达、李忠、薛永被乱箭射死,连吱一声都没有;某人居然可以在行军途中被毒蛇咬脚而死,也是一笔带过。前面的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后面的故事却瓢泼倒水般安排108将稀呖哗啦乱糟糟死个清光。从故事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文章前后立场完全相反,不可能出自同一人手笔。

嗯,水浒后半截肯定有罗某人的份,史上有没施老头这人俺就不考究了,留给闲得慌的文学大师们去干吧[/TX]。俺还是坚持那句,罗某人不是东西。[/JX]

[ Last edited by 傻瓜恐龙 on 2007-6-27 at 13:54 ]
12#
发表于 2007-6-27 14:08:45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名著里最不喜欢的水浒(加后70回的)和三国。
现在的BANDAI BB战士可动性真是越来越不错啦,可惜这系列的没胃口,呵呵。
13#
发表于 2007-8-5 12:06:29 | 只看该作者
那个BB不上色的话,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变形金刚中国联盟  

GMT+8, 2024-5-31 14:22 , Processed in 0.1663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